新京報訊 據(jù)“微觀三農”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6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fā)表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該成果不僅破解了困擾科學界百余年的“植物細胞全能性”機制之謎,也為作物遺傳改良與高效再生提供了全新理論支撐。
在大自然里,一片葉子、一個細胞,都可能重新長成一株完整的新苗。這種“起死回生”的能力,被稱為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早在1902年,“植物細胞全能性”概念被提出,即植物細胞可脫分化形成類似受精卵的全能干細胞,進而發(fā)育為完整植株,但其背后的分子機制始終是科學界百年來的未解之謎。
山東農業(yè)大學張憲省和蘇英華教授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單細胞測序、活體成像等前沿技術,首次捕捉到單個植物細胞的分裂全過程,直觀證實了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單細胞起源”,回答了學術界長期存在的疑惑。
該研究不僅深化了對植物細胞全能性機理的理解,也為破解農業(yè)生物技術長期存在的“再生瓶頸”開辟了新路徑。張憲省教授表示,未來可通過精準調控細胞全能性,實現(xiàn)作物優(yōu)良品種的“快速克隆”,大幅度縮短育種周期,為珍稀作物種質資源的高效保護注入新動力。目前,該體系在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實驗正同步推進。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