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張女士在社交媒體中質疑愛康國賓“十年體檢未預警腎癌”一事,7月30日,愛康集團舉行媒體說明會,表示經內外核查評估,愛康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沒有漏診、誤診,不存在所謂的“假體檢”。愛康集團已就相關人員的行為向法院提起正式訴訟,并獲立案受理。


愛康國賓媒體說明會現場。企業(yè)供圖


愛康集團回應:確認對張女士體檢無漏診、無誤診


近日,一篇名為《女律師十年體檢未有“患癌風險”預警,確診已是腎癌晚期》的文章在網絡平臺受到關注,律師張女士在文中質疑涉事體檢機構愛康國賓誤檢、漏檢,愛康國賓隨后發(fā)布兩份聲明,表示就體檢結構是否存在問題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及專家進行論證分析。


說明會現場,愛康集團華北區(qū)醫(yī)療管理及運營副總經理、中日友好醫(yī)院原門診部主任,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李秀池回顧了事件進程。2023年10月9日,張女士在北京愛康集團西內門診部(愛康集團北京西直門分院)進行體檢,體檢報告提示:雙腎超聲檢查結論左腎錯構瘤可能、右腎有鈣化灶,并風險提示和給出進一步診斷建議:對右腎鈣化灶定期復查腎臟超聲和腎功能檢查,必要時請專科診治,左腎錯構瘤提示首次發(fā)現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腎臟占位性病變,必要時到泌尿外科治療;2025年7月11日,愛康集團接到張女士的律師函,即刻組織內部開始核查,并同步請外部超聲以及泌尿外科專家進行病案分析,最終確認,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報告結論與腎臟超聲檢查的實際情況一致,沒有漏診或誤診,不存在張女士所稱的“假體檢”。


愛康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



對于張女士所提出的“假體檢”,愛康集團副總裁、原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與醫(yī)藥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汪朝暉博士在現場將張女士此前體檢時所做的癌胚抗原檢測的質量控制圖進行了脫敏展示,“我們隨時可以把可追溯的數據與系統(tǒng)交給政府主管部門來核查。”汪朝暉博士表示。


就張女士此前提出的“提供十年血液樣本”及在崗人員資質質疑,李秀池回應,根據醫(yī)療行業(yè)慣例和國家相關規(guī)定,血清類檢測樣本的保存時間通常為1-7天,愛康集團不可能保存張女士十年間的血液樣本;愛康所有醫(yī)護人員均持證上崗,儀器設備及試劑均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檢測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質控標準。


目前,愛康集團已將張女士十年的檢測數據報告、設備信息、檢測質控結果等相關信息全部提供給了主管機構。


愛康已提起訴訟并獲立案受理


對于備受關注的張女士體檢超聲報告,發(fā)布會現場,愛康集團體檢超聲專業(yè)組組長、原武警北京總醫(yī)院超聲科主任醫(yī)師黃英對2023年10月張女士在愛康集團進行的超聲報告進行了說明。她表示,張女士對外聲稱的2023年的超聲檢查描述“右腎鈣化灶、有低回聲”,與實際超聲報告不符。只要張女士提供書面授權,愛康集團可直接對外公布張女士的超聲檢查的具體描述。


關于張女士所述“癌胚抗原(CEA)”檢測正常一事,汪朝暉博士表示,腎癌早期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CT/MRI)而非血液檢測(美國NCCN指南2024)。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結直腸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輔助診斷和病情監(jiān)測。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指出,“目前尚無公認的用于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即CEA與腎細胞癌篩查無醫(yī)學關聯性,不能用于是否存在腎細胞癌的風險評估。


記者從說明會現場獲悉,就張女士在網絡媒體發(fā)布的相關內容,愛康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獲立案受理。


文/張秀蘭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