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兒童文學評審團”欄目,邀請童書愛好者們閱讀《寫童書的人》,分享被書中提及的創(chuàng)作者打動的瞬間。兩位評審員均選擇講述閱讀托芙·揚松筆下的故事的體驗。


《神奇飛書》劇照。


本期書目

《寫童書的人》


《寫童書的人》,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 主編,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4年9月。


評審員001:

高貴的瘋子


讀《寫童書的人》有感


我在小學低年紀的時候讀到了姆咪的故事,那時候姆咪還叫“木民矮子精”,雖然譯者都是任溶溶。那是一本封面大紅色的兒童文學合集,有三個故事:《魔法師的帽子》《太陽的寶庫》和《隨風而來的瑪麗·波平斯阿姨》。這三個故事是如此的不同,瑪麗阿姨是絕對的酷炫,魔法奇跡一個接一個,《太陽寶庫》是沉重陰冷的,以致于以后我一看到蘇聯(lián)的文學作品就害怕,而姆咪一家的故事是輕松溫暖的。


等我長成了一個正宗的大人,有一天,腦子里冒出了這樣一幅畫面:不斷蔓延的枝葉霸占了所有的房間,覆蓋了地面,觸達到天花板,花朵在枝干上盛開又快速凋謝、結果,果實掉落,正好掉進一個人的嘴里。


“啊,我小時候好像在一個故事里看過這個場景,它叫什么來著?”


《魔法師的帽子》,作者: [芬]托芙·揚松,譯者: 任溶溶,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8年3月。


后來我才知道記憶中的那一家人已經改名叫姆咪,作者叫托芙·揚松。等我再一次閱讀他們的故事時,有點明白為什么這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充滿自由的味道??!


姆咪一家會因為嫌下樓梯太麻煩就架起繩梯,會因為厭煩待在一個地方就立馬動身去海灘,也會因為找到了姆咪媽媽的手提袋而舉辦一場盛大的八月慶典,一切都是那么輕松自如,一點不內耗?!秾懲瘯娜恕分袑懙溃骸芭c前兩本戰(zhàn)爭中創(chuàng)作的故事相比,《魔法師的帽子》一掃災難帶來的壓迫感。那是因為在戰(zhàn)后重建的生活中,揚松的心也在不斷地恢復活力,她享受著和平,并有了新的、秘密的愛情?!痹瓉?,我很幸運地讀到了姆咪系列中最快樂的一本。


但揚松作品中的歡快自由并不是憑空而來、毫無根基的?!霸趹?zhàn)爭期間,我覺得自己完全失去了希望,于是開始寫作童話”“童話一定得繼續(xù),不能什么都沒有。我要保護自己,但不拿王子和公主說事……”(《寫童書的人》)


在戰(zhàn)爭時期,揚松經歷著驚恐和離散的痛苦,于是她在故事中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安全圓滿的大家庭。姆咪的故事中也有驚險、不順、擔憂,比如一家人去海灘,結果遭遇了雷暴雨,魔法帽子里長出的植物堵住了家門,還有《姆咪谷的伙伴們》中的菲利鐘克,她老擔心大難臨頭,直到一場風暴真正來臨。


《姆咪谷的伙伴們》,作者: [芬]托芙·揚松,譯者: 任溶溶,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8年3月。


但故事里的人總能自如地應對和化解困難。有暴風雨,那就做好能做的保護措施,暴風雨最后總會過去,而且它還帶來了意外的收獲——斯諾爾克小子挖到了金子,失去頭發(fā)的斯諾爾克小妞發(fā)現(xiàn)了木頭女巨人。小時候的我看到他們撿到的東西時,激動、嫉妒到不能呼吸:“什么、什么?這么多好東西我該去哪里撿?”而長大后的我看到精心維護房子的菲利鐘克失去一切后,竟然感到自由,能盡情地與海浪玩耍,這簡直就是中年“出走”的召喚令,召喚我們這些大人們不要被那些苦苦經營的外在生活捆綁住自己渴望玩耍、自由的心。


菲利鐘克心里說:“噢,我的美麗的、了不起的災難……”


“生活是不平靜的?!毙⌒嵝嵝臐M意足地說。


我在故事中得到的穩(wěn)定的情緒支撐,是生活中缺失的。小時候,我總是跟隨著父母搬來搬去,有時是連夜搬家。為了能有自己的房子,需要借錢,于是又增加了負債的壓力。即使一個小孩不需要負責還錢,但父母緊張兮兮對談時,窩在臨時的床——沙發(fā)上的我,內心的黑色旋風越來越壯大。


揚松靠寫故事度過人生困境,而閱讀姆咪故事和她人生故事的大人、小孩也能獲得同等的能量。當我把姆咪和揚松介紹給現(xiàn)在的孩子們時,一個愛幻想的孩子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她真的好自由?!?/p>


在《寫童書的人》中,我清楚地知道了故事中的那些充滿能量的場景,因為什么而被構建出來,還有一點令我特別意外,就是揚松的工作態(tài)度。在我的理解中,揚松是自由的,而自由的人可以想干嘛就干嘛。


揚松的確對自己的人生具有很強的掌控力,她可以選擇停止能賺很多錢的漫畫創(chuàng)作,住到無人的小島,但她對待工作是認真、勤奮的,她是“一位把‘創(chuàng)作’放在第一位,‘愛’放在第二位的女性藝術家”。原來,藝術創(chuàng)作生命的長短不是依賴于捉摸不定的靈感,而是來自行動和堅持,這對于日常碼文困難,時常借口于狀態(tài)不佳的我,是另一重的情感支撐。


揚松用童話故事去寫自己,用自己的人生去創(chuàng)造另一段故事,看完兩個故事的我覺得,不管今天和明天怎么樣,我都可以和姆咪一家一起歡唱:“一點都用不著擔心和害怕,我們大家來日方長。”


閱讀評分:9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2:陶陶


《寫童書的人》:

為小孩子寫大文學


翻開這本由新京報書評周刊主編的《寫童書的人》,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順著指尖流動到腦海,羅爾德·達爾、林格倫、托芙·揚松、安房直子、米切爾·恩德,畢翠克絲·波特、謝爾·希爾弗斯坦、新美南吉、安東尼·布朗……這些名字陪我度過了小學、中學,也陪我讀完了大學、研究生。


我對閱讀總有種不滿足感,尤其對童書一直保持著特殊的感情。從上小學起,教室里的少兒讀書角是我上學最大的幸福來源。初中的時候,我從鎮(zhèn)上搬去了縣城讀書,當別的同學都在討論著哪個明星帥氣,哪個偶像唱歌好聽時,我一頭扎進縣里唯一的一家書店,像《城南舊事》里的小主角一樣,貪婪而熱切地汲取書中的一切。我不怎么看當時流行的青春小說,最常翻的仍然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這一類書。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滋養(yǎng)著我,激勵著我,讓我愛上了閱讀與寫作。


童書在我的生命中很重要,而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的作家們就像是我的伙伴和精神導師,在給我感動之余,讓我對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和全面。《寫童書的人》這本書,帶我了解了這些作家鮮為人知的一面。不同于我一開始的猜測——寫童書的人大抵都是幸??鞓返?。這些作家在不同時期或多或少經歷過各種磨難,他們筆下的故事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氛圍、個人興趣、時代背景等息息相關。


在書中列舉的所有作家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托芙·揚松的故事,“工作與愛”是揚松人生的座右銘,她出生在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里,似乎走上藝術道路是理所當然的事,母親養(yǎng)家、戰(zhàn)爭傷害、繪畫受挫,這些事情影響著揚松,讓她不知不覺開始創(chuàng)作,希望能通過童話得到姆咪家庭的庇佑,她也確實做到了。


在她的作品中,隱含著對殘酷戰(zhàn)爭的回應,對玩樂精神的懷戀、對溫暖與愛的贊美。隨著創(chuàng)作的深入,揚松名聲大噪,但在她最巔峰時,她卻放棄了和報業(yè)的合作,翻新了屬于自己的房間,轉向了自由創(chuàng)作。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揚松意識到自己的作品對兒童的價值,于是在揚松心里,寫作變成了和畫畫一樣重要的事業(yè),所以她筆下的故事越來越成熟。但在《十一月的姆咪谷》出版之后,揚松再也沒有創(chuàng)作相關故事,轉向了成人文學創(chuàng)作。


令我驚訝的是,作家不僅在創(chuàng)作上有著果敢和堅持,對生活也擁有著強大的行動力。五十歲時,她和人生伴侶圖蒂奇一起,選擇了一塊無水無電的礁石小島,從頭開始建造木屋,每年五月,他們都會來到這座這與世隔絕又自由浪漫的小島上勞作和創(chuàng)作,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近三十年,直到晚年,揚松突然對海的風暴開始產生恐懼,于是她回到陸地生活,再也沒有回去,就像她離開姆咪谷一樣。揚松的經歷就仿佛童話一樣,她本人也如同童話中的主人公充滿勇氣,“永遠堅持自己想要的,并果決地取舍”。


讀這本書,我了解到了童書大師們的兒童觀、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經歷等等,也看到了一個個不被定義和規(guī)則束縛的人生,這讓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鮮活,甚至還被安利了他們比較冷門但同樣精彩的作品。我和同屆的朋友時常感慨現(xiàn)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幸運,可以輕易獲取到全世界各地兒童文學的資源,童書的內容和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精美,除了引進書,國內的原創(chuàng)童書也在持續(xù)進步。


兒童文學雖然主要是面向兒童的,但仍然是文學,而文學歸根到底是“人”的文學。人創(chuàng)造了作品,作品中不免包含著人的思想、情感與理智。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困惑為何有些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出那樣精彩絕妙、受到小朋友熱烈歡迎的故事,因為他們都是那樣富有童心與激情。


最后用一句書中提到的羅爾德·達爾的觀點作結:“很多為成人寫作的作者是輕視兒童文學的,但寫一本質量堪比優(yōu)秀成人小說的兒童讀物要困難得多。”感謝這些偉大的作家克服了重重困難,將他們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果實帶給全世界的孩子們,他們都是真正的“為小孩子寫大文學”的人,我期待著我們這個時代也能涌現(xiàn)越來越多這樣的創(chuàng)作者。


閱讀評分:9.5分(滿分10分)


綜合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寫童書的人》得到了9.25分(滿分10分)的評價。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qū)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撰文/各位評審員

編輯/王銘博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