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中心城區(qū)出發(fā),上京港澳高速,驅車一路向西南行駛,便可直抵“遠離塵囂”的上方山。這里群峰聳秀,茫茫林海更是652種植物和149種陸生野生動物的家園。

 

5月下旬,山林里剛結束一場雨,把初夏的燥熱往下降了降。森林防火期即將收尾,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工作人員在為接下來的汛期做準備,趙乾龍按照計劃帶幾名附近林場的職員上了山。作為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管護科科長,從野生動植物保護到森林防火,都需要趙乾龍操心。“我們的工作就是要保護這片山林的生態(tài),為這里的野生動植物維護好家園?!?/p>

 

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增多,野生動植物在上方山擁有了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也有部分物種被新發(fā)現(xiàn)存在于這一地區(qū)?!拔覀円呀涀龊脺蕚洌S時等待‘新成員’的加入?!鄙戏缴絿疑止珗@管理處副主任趙志榮說。

 

記錄珍稀植物,爬上近一人高的石塊“算簡單”

 

上方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韓村河鎮(zhèn)圣水峪村,距離北京市中心約70公里,屬于典型的石灰?guī)r峰林峽谷地帶。這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植被類型,擁有北溫帶低海拔落葉闊葉林和針葉闊葉混交林,以及面積超過5000畝、華北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

 

趙乾龍在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工作了兩年,談起第一次來時的印象,他表示:“我能明顯感到山里的空氣特別清新,在這里工作心情也會變好?!?/p>

 

從事野保工作超過十年的趙乾龍,大部分時間都在和野生動植物打交道?!斑@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豐富,來到這里工作,我要學習和認識的物種變得更多了。”他介紹,上方山森林覆蓋率超過95%,擁有北京地區(qū)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大的古樹群,野生動植物繁多。

 

上方山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qū),在山峰中有谷底和盆地,小氣候溫暖,為多數(shù)植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還有不少珍稀植物在這里“安家”。比如房山翠雀、房山紫堇就是北京唯二以房山命名的植物。

 

“房山紫堇生長在崖壁上,在石灰石巖壁縫隙中扎根獲取水分,葉片近似三角形,顏色呈現(xiàn)灰綠色,每年四到五月是它的結果期。”趙乾龍對于上方山的植物如數(shù)家珍,工作以后,他常到山上記錄植物形態(tài),而像房山紫堇這樣的植物,還需要爬到山崖上拍攝記錄?!吧戏缴接小卤谌^’,基本都生長在陡峭的崖壁上,我們需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完成記錄?!迸郎蠈⒔蝗烁叩氖瘔K,趙乾龍說,“這都算簡單的了?!?/p>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黃鹡鸰在水邊覓食。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巡山護林,重點關注古樹

 

靠近山門的地方是一大片茂密的青檀林,夏季正是青檀樹翠綠的季節(jié)。雨后,青檀的根系吸足了水分,奮力生長。在上方山云梯旁邊,一棵生長在懸崖上的青檀幾乎有三十米高,走近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這里的青檀多生長于巖石縫隙間,根系穿透巖壁向下扎根。

 

青檀屬于國家級稀有野生植物。趙乾龍介紹,在上方山,青檀是東側溝域的主要林木樹種,形成的群落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青檀林。

 

越往山上走,路就越窄。趙乾龍一直保持著巡山的工作習慣,特別是冬季防火期,上午出發(fā),要到天黑才能下山,經常是一周要巡兩三次?!案闪诉@行,最喜歡的季節(jié)就從春秋變成了夏天,因為夏天的森林防火工作壓力會小很多?!壁w乾龍主張輕裝上山,一般巡山的時候,他都會帶上一個背包,里面裝著必要的望遠鏡、檢測設備,再就是足夠的飲用水?!澳芰肯暮艽蟮?,工作之后我瘦了三十多斤。”

 

不只有數(shù)百年的青檀,上方山還擁有豐富的古樹資源,幾棵“樹王”將時間的維度拓展到千年以前。國槐、銀杏、油松等古樹,是趙乾龍這樣的護林員重點關注的對象。

 

在上方山的呂祖閣里,1600年的側柏周圍多是隆起的根系,還有護林員安裝的透水透氧的格柵,這些能夠幫助古樹更好地吸收養(yǎng)分。趙乾龍曾在這里拍過一張照片,是他和同事環(huán)抱這棵“樹王”的瞬間,“樹干很粗,要4個人張開雙臂才能勉強抱住,我第一次現(xiàn)場看到這棵樹時很震撼,那是光看照片感受不到的。”


趙乾龍示意古樹的粗壯程度。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在上方山,共有槐、柏、松、檀等18種古樹,37株國家一級掛牌古樹、1114株國家二級掛牌古樹。2021年,房山區(qū)在全市率先開展古樹保護小區(qū)建設,探索古樹及其生長環(huán)境系統(tǒng)保護的樣板?!胺可絽^(qū)園林綠化局在全市率先對古樹進行了每株體檢,摸清了古樹的數(shù)量、分布、生長狀況和后備古樹資源?!壁w志榮說。

 

同年,位于上方山的古樹保護小區(qū)建成,并配有太行山北段石灰?guī)r山地集中表現(xiàn)區(qū)域珍稀物種保護監(jiān)測平臺,放置了自動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土壤水分溫度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植物莖稈液流監(jiān)測系統(tǒng)、野生動物紅外監(jiān)測系統(tǒng)。趙志榮說,通過布置一系列設備,能夠對古樹樹體、大氣、土壤、水分和生物等進行長期持續(xù)的監(jiān)測。

 

“可以說,從政策上看,我們對古樹保護的要求更高了,運用的手段和技術也更專業(yè)了,古樹資源的保護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tài)多樣性的保護?!壁w志榮在上方山工作了將近五年,他感受到近幾年人們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正在逐漸增強。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復壯技術支撐古樹。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極小種群保護需要人的介入

 

山間的土壤還留著上一場雨的氣息,幾名林場職工正在為一棵野生拐棗做移植。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教授石進朝研究植物分類相關的課題,扎實的植物知識讓他經常受邀參加植物保護實踐活動。

 

“移植的時候要小心,鏟子要盡量往下挖?!笔M朝說,這種移植工作能夠觀察到植物在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下的生長狀況,為擴繁做準備。5分鐘后,一棵30厘米左右的野生拐棗苗被移植出來,放到袋子里。趙乾龍和石進朝是老熟人了,他們根據(jù)這棵野生拐棗的根莖形態(tài),提出了幾點移植后需要注意的問題,如需注意觀察移植后植物的生長速度等。

 

對珍稀物種進行移植實驗,是種群保護項目中的一項。2021年以來,上方山實施“極小種群保護項目”,對槭葉鐵線蓮、野生流蘇、脫皮榆、省沽油等特色物種進行調查,并采取建設擋墻、撫育、鋪設管線、播種、育苗、分殖等方式進行保護及擴繁。石進朝說:“對一些特有物種進行采種繁育,適當?shù)娜藶榻槿肽軌虮WC植物數(shù)量,現(xiàn)在人們的生態(tài)意識提高了,一些珍稀植物的數(shù)量也在增多。”


省沽油。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9月就是省沽油采種的時候了?,F(xiàn)在的季節(jié),省沽油的種子外皮呈嫩綠色,等到外皮漸漸金黃,才算接近成熟。省沽油是一種油料植物,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在北京地區(qū)只生活在上方山。工作人員通過種子直播育苗、扦插育苗等措施進行種群繁育。趙乾龍看了看種子的狀態(tài),拍了幾張照片,作為資料保存。

 

“這些物種的宣傳展示板幾乎都是我拍的?!睙o論是動態(tài)的飛鳥,還是隱藏在崖壁縫隙里的小株植物,趙乾龍都能快速辨認出來,在工作的幾年里,他在上方山見到了近百種動植物,還為不少動植物制作了宣傳展示板。“做這些工作,我的內心是很自豪的,因為我在盡自己的力量參與到生態(tài)保護中,和這些動植物成為‘家人’?!?/p>


趙乾龍查看掉落的植物種子情況。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家園隨時準備迎接“新成員”

 

巡山途中,一只北紅尾鴝從崖壁邊飛過,其體長只有13-15厘米,卻也被趙乾龍發(fā)現(xiàn)。趙乾龍早已學會和這里的動物相處,他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野生獼猴的場景?!八鼈兙瓦h遠地看著我,不敢靠近,也不會見人就跑。”

 

“上方山就是這些野生動物生活的‘桃花源’?!壁w乾龍說。上方山有149種陸生野生動物居住,得益于豐富的植被資源和地形地貌,峽谷和崖壁也為斑羚、豹貓、獼猴等市級重點保護動物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笆澄镆埠艹渥?,每年這個時候,黑鸛就會出現(xiàn),到這里的小溪里抓魚吃?!?/p>


工作人員為野生動物制作的棲息場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為了給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上方山的護林員們還搭建了不少人工鳥巢和本杰士堆。本杰士堆是一種由樹枝和石塊搭建起來的天然庇護所,常常被小型草食動物當作躲避空間,這一方法不僅綠色環(huán)保,更是一種自然保護的手段。趙乾龍說:“本杰士堆相比于人工去蓋一個窩會科學很多,把握著人與自然、動物之間的尺度?!?/p>

 

相比起護林員的巡山活動,對動植物的有效監(jiān)測更有賴于野外布置的紅外相機。據(jù)悉,上方山與北京林業(yè)大學合作,布置了27個紅外相機,隨時監(jiān)測野生動物的情況。自2021年起,上方山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已經連續(xù)4次對上方山獼猴進行種群調控,優(yōu)化種群數(shù)量并減少對動植物及相關資源的破壞。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自動氣象監(jiān)測站。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隨時等待‘新成員’的加入?!壁w志榮介紹,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態(tài)意識的增強,房山區(qū)整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增多,“從經費上就能直觀感受到這一變化,有專門的款項來支持動植物保護,我們就能購買設備,增設保護格柵、進行復壯工程等?!?/p>

 

2022年9月,光苔在上方山公園的巖壁上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團隊發(fā)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將光苔屬的分布范圍擴大到了北溫帶地區(qū),這也是該種目前在世界地理上分布的最北端。專家團隊調研時,趙乾龍也在現(xiàn)場,“這么微觀的植物,可能平時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沒想到它的意義如此重大,知道這一消息后,我很激動,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成員’?!?/p>

 

從高聳入云的千年古樹,到崖壁上突起的“三絕”,上方山的動植物在寂靜中“熱鬧”著。趙乾龍登上云梯,又爬上天梯,上方山一個個高低錯落的石階,通向生物的“多重宇宙”。在他看來,自己是在一片古老又有活力的森林里工作,和同事們一起守護著多樣的生命,也等待著更多“新成員”的到來。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